机械-欲开拓海外包装印刷市场先得过环保关
“1015”计划重点突出了“科学的发展观”,“自主创新”与“节俭型循环型经济增长”等概念,印刷业的环保、节俭资源自然也就成了议论热门。但是宏观层面的问题虽然是头等大事国有土地房子拆迁赔偿多少,但对业主或厂主们来说毕竟还是缺少饥寒忧患的迫切感。老实说,目前印企老总们最关心的还是业务、工价和盈利这老3样。如果同时召开1个环保问题和1个开辟业务问题的会议,前者的参与者肯定没有后者积极。在业务会议中,目前喊“微利”,叹“苦经”的呼声又会压倒其他,因此向海外开辟印刷市场也就成为颇受欢迎的妙丹灵药之1。1样1本书,在国内市场上售1210元拆迁封户口后迁走户口有房子吗,读者可能已嫌贵,可是在国外卖几10美元,不足为奇。1个包装容器在国内外的差价相距近10倍,也属常例。所以,把开辟海外市场看成是弥补“微利”的滋补 剂,其实不是没有道理。 可是主张虽不错,算盘其实不那么“如意”。承接海外印刷业务还 存在许多具体问题,有待我们去克服或面对,这不是本文的正题,暂且放在1边。笔者还是要回到“环保”问题上来,只是把讨论的立足点,从宏观面往降落些,降到与印刷企业开辟海外业务的层面上来谈,也许更能让印刷企业的老总们动心些。 承接海外业务的重点或着眼点,从目前来看,可能还是放在包装印刷和商业印刷市场。这里笔者不能不提示1点:这些印刷品不论是直接出口给国外去用,或是为国外企业加工后留在我们国内利用,他们在下订单之前或验收之时,除质量、价格、交货期及运输条件等外,少不了要考察我们印刷加工品是否是符合他们国家或国际上约定的环保条件。而且不但要列入合同 条款,还要作认真的调查与核对。 这就是我们印刷企业要想承接海外业务、开辟海外市场首先就必须跨 越的1道不低的门槛。换句话说,我们印刷企业不要以为国内的环保 条例或规章制度毕竟还其实不10分严 格,眼前可混且混,得过且过。可是如果想跨出国门,到海外去做生意,那么,达不到他们的环保规定,就免开尊口。 也许读者认为笔者可能在耸人听闻,那就请允许我说些事例让大家自己品味。 如果你没有去过美国,不曾亲眼目击,那么也可能从美国电影或电视中见过:他(她)们从超市或 食品商店购回食品时,用的确切不是塑料袋,而都是不加任何印刷的牛皮纸袋。这是为什么?环保。 沃尔玛是美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超市经营商,他们每年在全球加工的印刷品价值达12亿美元。为了进入中国市场,前几年就曾派人来沪考察过印刷厂。他们有全流程的环保要求,如纸张要求用再生纸,油墨要用符合国际标准的,印刷进程中废液废气的排放处理要符合环保要求,等等,他们对印刷企业的环保情况的考察乃至比对技术质量的考察更认真、更严格。2008年北京奥运会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成为我们各行各业(包括印刷业)1致关注的发展契机。可是我们印刷业在迎接这两大国际性盛事的准备工作中,为与国际接轨,特别是环保问题强拆属于哪部门受理,究竟采取了多少措施,很值得自省。国外的跨国公司的确都很看重这个契机,也很想将中国印刷企业纳入他们的供应链,但是,他们对中国印刷企业的环保问题的担忧要大很多。他们对卷筒纸印刷机的废气排放标准就曾提出质疑。其实,对我们油墨、上光油、纸张等耗材的VOC残余量、重金属含量、荧光增白剂含量,和墨辊和橡皮布的清洗剂、柔性版冲洗液,乃至生产场地内辐射剂量、噪声等,都曾提出种种我们难以回答的问题。他们有制度、有实行办法,而且开口都有数据,实在令我们的接待人员感到惭愧得无地自容。就是在我们自以为“何必大惊小怪”的习以为常的惯例中,存在着众多国际跨国公司不能接受的因素。 为了我们的奥运会和世博会,为了我们要迈向世界的印刷业,我们该苏醒地、冷静地、认真地思考1番,并行动起来了!※信息来源: 印刷杂志